|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武漢農科大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水蛭養殖
酸堿度(pH 值)。酸堿度是指池塘中水的pH 值。主要是水中游離的二氧化碳與碳酸鹽類之間比率的變化。其變化幅度一般在6.5~9.5 之間。pH 值在晝夜之間有周期性的變化:黎明時,二氧化碳含量多,水的pH 值下降(變酸);白天,二氧化碳含量減少,水的pH 值升高(變堿)。實踐證明,中性的水體或弱堿性的水體有利于水蛭的生長發育。
水蛭(螞蝗)一般在11℃以上可以繁殖產卵,經16-25日孵出幼蛭。產卵期池塘附近要保持安靜.以免驚動產卵油水蛭(螞蝗),造成空卵繭。孵化期避免在平臺上走動,以兔踩破卵繭。孵出的幼蛭3天后可自行采食河蚌、螺螄的血液,因此要投放充足的飼料,一般為每千條水蛭(螞蝗)投放20公斤螺螄、河蚌,每星期投喂一次禽畜的血塊,供其自由采食。但要注意隨時清理血渣及其他剩余食物,以保持水質的清潔。
選地建池:選擇背風向陽、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小規模養殖,可在房前屋后挖溝,溝深1米,溝寬3米;大規模養殖,可以利用池塘,或者是水田挖連溝,寬3米,埂寬0.4米,埂高0.8米。溝內水深0.6米左右,溝兩頭分別設進水口和排水,溝底鋪放一些石塊和樹枝,供水蛭棲息。
水質要求:水源是水蛭生存主要條件,因人工養殖的水蛭密度較大,在飼養過程中需要經常換水并防止化肥、農l藥的污染,尤其是7-8月的高溫季節,此時水溫較高,在人工高密度養殖下,需注意換水,保持水質清新。
種苗放養:春、夏兩季均可放養,種苗購買時要注意鑒別,需選擇健壯、無傷、個體大的(每千克120~169條)。
投喂飼料:水蛭以水草、水中微生物、有機質等為食,人工飼養主要以投喂牲畜血拌草粉和螺螄為主,一般每畝可以投放25千克活螺螄,任其自然繁殖,水蛭自由采食飼料不足時,可喂些蚯蚓、昆蟲等。7天喂1次動物血,可加快水蛭的生長速度。注意及時清除殘渣,以免污染水體。
越冬管理:水蛭耐寒能力較強,一般不易被凍死。自然條件下,氣溫低于10℃時停止攝食,鉆入泥中越冬。人工養殖可在池塘四周遮蓋稻草等物保暖,協助水蛭自然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