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混凝土1、定義:混凝土是由膠凝材料、水、粗細骨料,按適當比例配合,必要時摻入一定數量的外加劑和礦物摻合料,經均勻攪拌、密實成型和養護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
2、檢測內容:
1)配合比;
2)強度:
a)立方體抗壓強度,b)抗折強度,c)抗滲性能,d)坍落度及坍落擴展度值。
3、取樣批量及數量:
1)結構混凝土強度,用于檢查結構構件混凝土強度的試件,應在混凝土澆筑地點隨機抽取,取樣與 試件留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a)每拌制100盤且不超過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b)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盤時,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c)當一次連續澆筑超過1000m3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d)每一樓層、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e)每次取樣應至少留置一組(一組為3個立方體試件)標準養護試件。
用插入式振動棒實制作試件,應將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裝入試模,裝料時應用抹刀沿各試模壁插搗,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試???,宜用直徑為25mm的插入式搗棒,插入試模振動時,振動棒距試模底板10-20mm且不得接觸試模底板,振動應持續到表面出漿為止,且應避免過振,以防止混凝土離析。一般振搗時間為20s。振動棒拔出時要緩慢,拔出后不得留有孔洞。刮除試模上口多余的混凝土,待混凝土臨近初凝時候,用抹刀抹平。
橋梁設計要求和實際施工是矛盾的統一體,由于長期施工原因,實際施工材料的力學參數及位移等都會與設計有一定差異,混凝土澆筑、測量誤差以及環境變化對結構變形的影響等因素在設計過程中是考慮不到的。
通過監測和監控計算等手段,對橋梁結構施工過程中的結構內力和位移狀態進行有效地監測、分析、計算和預測,為施工單位提供施工控制信息,以保證整個結構在施工過程中的安全,使施工實際與設計的誤差對結構的影響達到,結構的線形符合設計要求,內力狀態處于,確保橋梁在營運階段的安全和使用的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