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導軌淬火生產線介紹
導軌淬火機是指將工件放到感應器內,感應器一般是輸入中頻或高頻交流電 (1000-300000Hz或更高)的空心銅管。頭部與頸部截面相差較大件,采用超音頻淬火設備進行快速回火時,加熱時間不超過1min。淬火,是將金屬工件加熱到某一適當溫度并保持一段時間,隨即浸入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常用的淬冷介質有鹽水、水、礦物油、空氣等,較多用水。淬火可以提高金屬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廣泛用于各種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齒輪、軋輥、滲碳零件等)。通過淬火與不同溫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屬的強度、韌性及疲勞強度,以滿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導軌淬火,大大提高了工件的使用壽命,耐磨程度和抗損傷硬度,從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件的生產效率。所以導軌淬火機在機械加工行業中廣泛被采用.
感應加熱淬火過程中的幾種開裂形式
您在使用感應加熱淬火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這樣的一個問題,鋼制零件在過程中產生廢品或在使用期間的實效。出現這樣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淬火裂紋尤為重視。
那么我們就來介紹引起淬火開裂的原因,我們看這8種表現形式:1、原材料已有缺陷而導致的淬裂如果原材料表面和內部有裂紋,在熱處理之前未發現,有可能形成淬火裂紋。在金相顯微鏡下觀察,該裂紋兩側有脫碳層,且脫碳層中鐵素體的晶粒粗大。
2、夾雜物導致的淬裂如果零件內夾雜物嚴重,容易造成應力集中,淬火時將有可能產生裂紋。
3、因原始組織不良而導致的淬裂(1)若鋼的顯微組織具有嚴重的帶狀偏析或化學成分嚴重偏析,在淬火時會引起極大的組織轉變應力。再者,碳化物聚集處易發生過燒現象,因而使零件容易發生開裂。
(2)如果鋼在淬火前殘余內應力較大,在淬火時容易造成開裂,出現該情況的零件,往往存在晶粒粗大,有魏氏組織等現象。
(3)零件經一次淬火后若需返修,在第二次淬火前又未經消除組織應力,則有可能在第 二次淬火中產生裂紋,其裂紋往往沿著一次的淬硬層分布。
4、淬火溫度不當而造成的兩種淬裂(1)儀表的指示溫度低于爐子實際溫度,使實際淬火溫度偏高,造成過熱淬火,導致零件發生開裂。凡過熱淬火開裂的顯微組織,均存在著晶粒粗大和粗大馬氏體,產生的裂紋主要以沿晶的形式存在。
高頻感應加熱表面淬火
用45鋼制造的零件,其加工路線如下:備料—鍛造—正火—機械粗加工—調質—機械精加工—高頻感應加熱
正火:
將鋼件加熱到上臨界點(AC3或Acm)以上40~60℃或更高的溫度,保溫達到完全奧氏體化后,在空氣中冷卻的簡便、經濟的熱處理工藝。絲杠預備熱處理是為了改善原始組織,以獲得良好的加工性能和減小終熱處理的畸變。正火組織要比退火組織更細一些,其機械性能也有所提高。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細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勻化。正火應用于低碳鋼,正火后硬度略高于退火,韌性也較好,可作為切削加工的預處理。
高頻感應加熱表面淬火
調質:
調質通常指淬火+高溫回火,以獲得回火索氏體的熱處理工藝。圓盤采用中頻感應加熱設備進行淬火的熱處理工藝分析圓盤是農用中耕耘和種植機械上的重要零件,分別安裝在不同的農業機具上,用來切土、碎土、松土、開溝和切斷留在土壤中的殘根雜草等。 方法也就是先淬火,淬火溫度:亞共析鋼為Ac3+30~50℃;過共析鋼為Ac1+30~50℃;合金鋼可比碳鋼稍稍提高一點。淬火后在500~650℃進行回火即可。調質的主要目的是得到強度、塑性、韌性都比較好的綜合機械性能。
高頻感應加熱表面淬火:
感應加熱表面淬火具有表面質量好,脆性小,淬火表面不易氧化脫碳,變形小等優點,通過快速加熱使待加工鋼件表面達到淬火溫度,不等熱量傳到中心即迅速冷卻,僅使表層淬硬為馬氏體,中心仍為未淬火的原來塑性、韌性較好的退火(或正火及調質)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