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間隔統一多功能裝置集成了較多的功能,在設計時應按各功能響應時間要求進行分類,并確定優先級別。顯然,繼電保護、緊急控制等與保護相關的功能,需要響應速度快,處于先級別,決不能被非保護功能所閉鎖。
測量變量的計算、故障錄波、事件記錄,雖然與保護過程同時發生,但可以或閉鎖。監視、自我診斷、控制功能在正常和出現故障時都不允許閉鎖保護功能。變電站層的集成是自動化需要在站級處理的各個功能通過站內通信網絡組合在統一的系統中。變電站層和過程層的集成功能劃分原則是:凡是間隔層能夠執行的功能不應由變電站層完成。
綜合集成的智能化變電站的架構
綜合集成的智能化變電站的架構所示,其結構和功能總體上分為兩層,即智能設備層和變電站層。智能設備層主要由綜合集成化智能裝置(CIID)和高壓一次設備構成,二者之間通過非常規電流互感器、非常規電壓互感器以及各類傳感器建立直接聯系。除了高壓開關設備之外,智能化變電站中的一次設備多了分布式電源接口和柔流輸電裝置(FACTS裝置)。
智能變電站綜合監控系統是綜合采用自動化、計算機、網絡通信、視頻壓縮以及各種物聯網技術,通過對變電站視頻監控、門禁控制、安防報警、環境監測、消防報警、照明空調智能管理等在線監控,將孤立分散的各子系統集成和聯動,不但實現預警,而且還可以實現對警情的管理和控制。
這些一次設備實現智能化集成后,實體電網將是一個由各種對內(面向自身)具備完善控制、保護、診斷等功能,對外(面向整個系統)具有數字化、標準(規范)化信息接口并發揮不同功能作用的智能體的有機組合,這些智能體能夠在智能化電網控制決策系統的協調控制下,既相對獨立又友好合作,共同完成智能電網的運行目標。
智能化變電站全景信息采集及統一建模技術研究。
主要指智能化變電站基礎信息的數字化、標準(規范)化、一體化實現及相關技術研究,實現廣域信息同步實時采集,統一模型,統一時標,統一規范,統一接口,統一語義,為實現智能電網能量流、信息流、業務流一體化奠定基礎。
另外,間歇性電源發電裝置需按峰值功率設計投資,在能量波動大的情況下,裝機容量的可利用率低。如何解決能量波動問題,是間歇性電源發展和利用面臨的主要挑戰。
智能化變電站作為間歇性電源并入智能電網的接口,必須考慮并發展對應的柔性并網技術,實現對間歇性電源的功率預測、實時監視、靈活控制,以減輕間歇性電源對電網沖擊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