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如何判斷再生塑料顆粒的級別?
再生塑料顆粒主要是根據使用的原料不同,以及加工出來的顆粒的特點來區分等級,一般分為一、二、三級料。一級料是指所使用的原料為沒有落地的邊角料,或者稱為下角料,有些是水口料、膠頭料等,質量也是比較好的,就是沒有使用過的,在加工新料的過程之中,剩余的小邊角,或者是質量不過關的原料。以這些為毛料加工出來的顆粒,透明度較好,其質量可以與新料相比,故為一級料或者是料。二級料是指原料已使用過一次的,但是高壓造粒除外,高壓造粒中使用進口大件居多,進口大件如果為工業膜,是沒有經過風吹日曬的,故其質量也非常好,加工出來的顆粒透明度好,這時也應該根據顆粒的光亮度及表面是否粗糙來判斷。三級料是指原料已使用過兩次或者多次的,加工出來的顆粒,其彈性,韌性等各個方面均不是很好,只能用于注塑。而一、二級料可以用于吹膜、拉絲等用途。鑒別塑料再生料優劣的簡易方法:看表面的光亮度看白度,不光看表面的,主要是看切面的白度。看硬度,用牙咬一下就知道,好料都硬,太軟了說明不純。看是否沉水,就是看石粉量,一般的塑料再生料中或多或少會有石粉的,因為進來的原料中就不是很純了,如果不另加石粉的話,一般不會沉水。
塑料廢棄物的回收再生利用技術
1.廢舊塑料的直接再生利用和改性再生利用此類利用是廢舊塑料利用的主要方法,其技術投資與成本相對較低,成為許多國家作為再生資源利用的主要方法,兩者均已有較為成熟的工藝。與改性再生利用相比,直接再生利用的技術投資和成本相對更低,選用也更為普遍,但改性再生利用是發展方向。
2.直接再生利用這是將回收的廢舊塑料制品經過分類、清洗、破碎、造粒后直接進行成型加工,其中也包含加入適當的助劑組分(如穩定劑,防老化齊劑著色劑等)進行配合,加入這些助劑只是起到改善加工性能、外觀或抗老化作用,并不能提高再生制品的基本性能。日本一建筑公司將廢舊泡沫塑料粉碎后經紅外線照射加熱,其體積減少到20%以下,再與特殊水泥混合,制成“米花糖”狀的建筑材料,作為低成本的隔音材料,具有很好的隔音效果,用途很廣。
3.改性再生利用這是將再生料通過機械共混或化學接枝進行改性的技術如增韌、增強、并用、復合、活化粒子填充的共混改性,以及交聯、接枝、氯化等化學改性。經過改性的再生制品的性能尤其是力學性能可得到較為顯著的改善或提高,可作為檔次較高的再生制品。但工藝路線較為復雜,有時需要特定的機械設備。幾乎所有的熱塑性廢塑料均可經過收集分揀清洗粉碎干燥后熱熔,用各種塑料成型加工設備,生產再生塑料板材、管材、棒材、零部件,容器等。例如,對國家已明令禁止使用的一次性發泡聚(EPS)泡沫餐具,也可改性再生利用,可解決該餐具禁而不絕的問題。
塑料回收車間現場管理太混亂,如何改變?
一、工藝流程查一查
到一個企業或部門查找問題,應該從流程開始,“順藤摸瓜”分析現有生產、工作的全過程,哪些工藝流程不合理,哪些地方出現了倒流,哪些地方出現了停頓,哪些工藝路線和環節可以取消、合并、簡化,分析判斷流程圖每個環節是否處于受控狀態,檢驗是否能起到把關作用,各部門橫向聯系是否到位,是否通暢,是否需要構建或增加新的通路,由流程圖的各個環節及傳遞路線,分析現有各部門的工作職能是否到位,是否要對現有機構進行調整或重組。
二、流水線上算一算
生產線和流水線應該按照一致的節拍進行,生產才能均衡。有的企業生產常常出現“前面干,后面看,前面提前走,后面在加班”的局面。造成的原因一個是移動方式不合理,另一個就是節拍不均衡。如果采用順序移動方式,每干完一批活以后再移到下一個工序,這就會造成下工序的等待和窩工。如果以平行移動方式傳遞,即干好一個就往下工序傳遞一個,往往會使效率提高一倍。
在流水線上,干得慢的人就是決定流水線終效率的人。生產線或流水線的平衡效率=各工序凈作業時間的總和/長工序的作業時間×人員數。很多生產流水線的平衡率常常不到50%,如果把時間長的工序通過簡化,提速、換人、或拆分的方法,對時間短的工序通過裁并、增加等等手法來平衡流水線。整個生產線的生產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個別工序緩慢而導致的窩工和堆積就會消除。
三、動作要素減一減
任何操作都是以人工的動作為基本單元,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組裝工序、加工工序等這些以手工勞動為主體的工序,動作是產生效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