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春養雛鴨怎樣提高成活率
合時飲水、開食和放牧。應先飲水后開食,如先開食后飲水或持續數頓不飲水,雛鴨遇水則暴飲致病,俗稱(搶水)。平日出殼10~15小時絨毛干后,就收回啼聲,能起家,如用手指勾引,大部分伸頭張口啄食手指,有開食姿態,可飲0.02%高錳酸甲水溶液和含維生素B1、B6的水。前提允許時,在秋季好天的正午,將雛鴨放到干凈的河水中。
鴨肉的營養價值及作用功效
鴨肉的營養價值很高,可食部分鴨肉中的蛋白質含量約16%-25%,比畜肉含量高得多。鴨肉蛋白質主要是肌漿蛋白和肌凝蛋白。另-部分是間質蛋白,其中含有溶于水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此外還有少量的明膠,其余為非蛋白氮。肉食含氮浸出物越多,味道越鮮美。鴨肉中含氮浸出物比畜肉多,所以鴨肉味美。老鴨肉的含氮浸出物較幼鴨肉多,野鴨肉含氮浸出物更多,因此,老鴨的湯比幼鴨鮮美,野鴨滋味更比老鴨好。此外,烹調時,加入少量鹽,能有效地熔出含氮浸出物,會獲得更鮮美的肉湯。
種鴨產蛋初期飼料喂量的增加應遵守什么樣的原則
種鴨產蛋初期飼料喂量的增加應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一般母鴨在22周齡開始產蛋,產蛋后應根據公母鴨的體重情況,按每只鴨每周5~lO克的幅度增加供料量,以促使鴨群盡早達到5%的產蛋率。而在生產實踐中,一些飼養戶為片面追求提前開產、初產期的蛋重和產蛋高峰的提前等,在產蛋初期迅速增加飼料喂量,有時到25周齡時已達到了較大喂料量,這樣勢必影響整個產蛋期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