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雙導程蝸桿的缺點是:蝸桿加工比較麻煩,在車削和磨削蝸桿左、右齒面時,螺紋傳動鏈要選配不同的兩套掛輪,而這兩種蝸距往往是煩瑣的小數,對于精細配算掛輪很費時;同樣,在制造加工蝸輪的滾刀時,應根據雙導程蝸桿的參數設計制造,通用性差。山東省德州市金宇機械有限公司在雙導程蝸輪蝸桿副上總結的一些區別,雙導程蝸桿副嚙合原理與一般的蝸桿副嚙合原理相同,蝸桿的軸向截面仍相當于基本齒條,蝸輪則相當于同它嚙合的齒輪。WST無間隙雙蝸桿可調蝸輪副具有極高的傳動精度,為實現這一目的,蝸輪蝸桿必須具有極高接觸系數,這意味著蝸輪蝸桿傳動時要有加多的齒數和更大的接觸面。雙導程蝸桿齒的左、右兩側面具有不同的齒距 ( 導程 ) 或者說齒的左、右兩側面具有不同的模數 m(m=t / π ) ,但同一側齒距則是相等的,因此,該蝸桿的齒厚從一端到另一端均勻地逐漸增厚或減薄,故又稱變齒厚蝸桿,可用軸向移動蝸桿的方法來消除或調整嚙合間隙。因為同一側面齒距相同,沒有破壞嚙合條件,所以當軸向移動蝸桿后,也能保證良好的嚙合。
WST無間隙雙蝸桿可調蝸輪副具有極高的傳動精度,為實現這一目的,蝸輪蝸桿必須具有極高接觸系數,這意味著蝸輪蝸桿傳動時要有加多的齒數和更大的接觸面;為此,就必須更小壓力角和更高的工作齒面。
WST蝸輪蝸桿能夠實現;無論新裝配時還是工作磨損過后,背隙調整非常簡單而無需調整中心距。實軸蝸桿和空心軸蝸桿由38CrMoAl剛加工經離子氮化處理生產。蝸輪通常采用ZCuSn10p1或者ZCuSn12Ni2銅加工生產。
傳統衡量齒輪傳動性能的兩個主要因素是:負載能力和疲勞壽命,往往將傳動噪音與傳動精度忽略掉。因為有蝸輪軸向調整的可能性,所以,在出現機械故障時,有了軸承就避免了對設備整體進行拆卸。隨著ISO14000、ISO18000兩項標準的相繼頒布,控制齒輪傳動噪音這一因素的重要性日趨明顯,工業發展與需求對設備的傳動誤差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齒輪傳動側隙)。目前已知的齒輪噪音形成因素,大致可從設計、制造、安裝、使用維護等幾個方面分析。
多頭蝸桿具有多種模數,1.5模、2模、2.5模、3模、3.5模、4模等等,精度等級為6-4級。同樣,在制造加工蝸輪的滾刀時,應根據雙導程蝸桿的參數設計制造,通用性差。蝸輪蝸桿的頭數、齒數、減速比、公稱端面模數等我們都會做詳細的計算和優化,可以節省客戶在技術上不懂的難題。同時,我們在使用空間上也做了詳細的選擇,蝸輪和蝸桿的嚙合面積增加,使用頻率提高,承載能力增大,使用壽命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