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土壤三普工作是時隔40年來一次重要的國情國力調查,這四十年恰是我國農業快速發展時期,工業化和城市化迅猛發展改變了土壤資源的利用方式、規模和強度,土壤數量、質量及生態功能均發生了深刻變化,相關數據已不能反映當前農用地土壤質量實況,要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守住耕地紅線,需要摸清耕地質量狀況。在第三次國土調查已摸清耕地數量的基礎上,迫切需要開展土壤三普工作,實施耕地的“體檢”。土壤三普主要是查明土壤類型及分布規律,查清土壤資源數量和質量等的重要方法,普查結果可為土壤的科學分類、規劃利用、改良培肥、保護管理等提供科學支撐,為經濟、社會、生態政策的制定提供決策依據。
創新“融圈”模式,探索“陜西經驗”
陜西省土壤三普試點工作涉及面廣、采樣點復雜、樣品多,如不能及時貼標并入庫保存,就不能實現土壤普查閉環式管理,更會出現混樣、丟失、遺漏、誤判等風險。陜西省土壤普查辦在提出“破圈”思維,進行“融圈”行動,充分激發國資國企主力軍作用,調動社會力量,從質量、時間、管理、安全等方面,進行關鍵技術和卡脖子問題攻關。與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共建5000m2樣品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土壤學全程指導樣品庫的設計、保存、展示等技術環節,按照土壤樣本庫、耕地土壤館、土壤大數據管理平臺、土壤檢測中心等功能進行劃分。后續3年的省級土壤樣品將在這里全部入庫,形成集研究、技術培訓、公眾科普和青少年教育等多種功能于一身的陜西特色土壤樣品數據庫。
定量的植被狀況空間信息主要通過遙感影像數據的計算獲取植被指數和生物物理參數,包括化植被指數(NDVI)葉面積指數(LAI)郁閉度(CC)等。其中,NDVI是土地覆蓋植被狀況應用廣的一種遙感指標,能夠檢測植被生長狀態植被覆蓋度和消除部分輻射誤差等,定義為近紅外通道與可見光通道反射率之差與之和的商。其計算公式為4植被變量的表征與數據處理式中,指垂直于水流方向的匯流面積,面積為mβ表示坡度(弧度)。TWI=ln其中,地形濕度指數的計算公式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