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水質監測中質量控制的主要內容:數據審核的質量控制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對水質監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檢測結果數據作為水質監測的依據,必須做到準確無誤,樣品檢測完成后,檢測人員要認真填寫監測數據,較大限度的保證監測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和可追溯性。水質監測要求檢測數據遵循三級審核制度。首先,認真填寫檢測結果,并相互進行審核比對,確保檢測結果填寫準確無誤;其次,檢測結果填寫完成后需上級部門簽字確認,并且認真核對檢測結果;然后,檢測結果經簽字確認后,再次進行數據核對,確保檢測結果準確無誤。
水質監測階段的質量控制:選擇合適的水質監測位置。根據水源的不同,選擇的監測點也不一樣。如針對地下水要在水流垂直方向位置來設置監測點,同時在水流平行方向位置再設置另一個監測點,由于地下水容易滲透形成塊狀污染,這樣設置可以有效的防止水污染從兩個方向擴散。而對于滲透度相對較小的蓄水層和滲井來說,選擇水源監測點好的距離比較近,這樣能夠有效的避免污染。因此在設置監測點位時需要將污染物的分布情況以及擴散度等因素都要考慮進去,另外還要根據當地的具體環境,使水質監測的更為有準確性。
除此之外,水質監測對于環境治理、科學研究等方面也有重要的意義。通過監測得到的詳細數據,可以確定區域內水質污染的來源、污染的路徑、消長規律等,還能對以前的預防和治理效果進行檢測,這些對預防和治理水污染有重要作用,對進一步的水環境研究有清晰的指導作用。
水質監測數據是水質監測的成果和監測的產品,反映了水質質量的狀況和變化趨勢,說明了水體污染源排放的狀況,體現了水體潛在的水質風險。準確、有效的、能夠反映水體實際狀況的水質監測數據將有效能夠提升政府的公信力,能夠恰如其分的滿足百姓知情權的需要,同時,水質監測數據的準確與否將直接關系到監測分析機構的形象。
水質監測的原始監測數據需要經過標準化處理,因為影響水質質量的各種指標的性質、量綱和尺度不同,它們的濃度差別較大,如水質化學需氧量的平均濃度為80.83mg/L,而鎘的平均濃度是0.00017mg/L,若不經過標準化處理,則在分類中化學需氧量的作用將遠大于鎘的作用。
由于不加處理的水質監測原始實測數據指標是無法進行比較的,為了消除由于量綱的不同可能帶來的一些不合理的影響,應先對水質監測原始數據進行統一標準化。對水質監測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即對同一變量減去其均值,再除以標準差,以消除原始水質監測數據之間的量綱影響,使標準化后的監測數據具備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