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污水處理設備和工藝介紹
濃縮池的作用是用于降低要經穩定、脫水處置過程或投棄的污泥的體積。污泥濃縮后污泥增稠,污泥的含水率降低,污泥的體積大幅度地降低,從而可以大大降低其他工程措施的投資。連續式重力濃縮池的基本構造特點是裝有與刮泥機一起轉動的垂直攪拌柵,能使濃縮效果提高20%以上。
回轉式焚燒爐是用冷卻水管或耐火材料沿爐體排列,爐體水平放置并略為傾斜。通過爐身的不停運轉,使爐體內的垃圾充分燃燒,同時向爐體傾斜的方向移動,直至燃盡并排出爐體。
流化床焚燒爐的爐體是由多孔分布板組成,在爐膛內加入大量石英砂,將石英砂加熱到600度以上,并在爐底股入200度以上的熱風,是熱砂沸騰起來,再投入垃圾。垃圾同熱砂一起沸騰起來,垃圾很快被干燥,著火,燃燒。未燃盡的垃圾比重交輕,繼續沸騰燃燒,燃盡的垃圾比重較大,落到爐底,經過水冷卻后,用分選設備將粗渣,細渣送到廠外,少量的中等爐渣和石英砂通過提升設備送回到垃圾焚燒爐中繼續使用。
污水處理典型的工藝——吸附再生(接觸穩定)法
這種方式充分利用活性污泥的初期去除能力,在較短的時間里(10~40min),通過吸附去除廢水中懸浮的和膠態的有機物,再通過液固分離,廢水即獲得凈化,BOD5可去除85%~90%左右。吸附飽和的活性污泥中,一部分需要回流的,引入再生池進一步氧化分解,恢復其活性;另一部分剩余污泥不經氧化分解即排入污泥處理系統。
分別在兩池(吸附池和再生他)或在同一池的兩段進行。它適應負荷沖擊的能力強,還可省去初次沉淀池。主要優點是可以大大節省基建投資,適于處理含懸浮和膠體物質較多的廢水,如制革廢水、焦化廢水等,工藝靈活。但由于吸附時間較短,處理效率不及傳統法的高。
地理A/O-人工濕地技術:
是在常規生化處理基礎上增設人工濕地系統進行深度處理。人工濕地系統是人為的在有一定長寬比和底面坡度的洼地上用土壤和填料(如礫石等)混合組成填料床,使污水在床體的填料縫隙中流動或在床體表面流動,并在床體表面種植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強、生長周期長、美觀及具有經濟價值的水生植物(如蘆葦,蒲草和美人蕉等),形成一個“基質—微生物—植物”的復合生態系統,并利用這種復合生態系特的凈化功能進行水質凈化。
適用于地勢條件易于集水污水并能通過自流出水的且規模適中的村莊,處理規模20~200t/天。工藝參數:缺氧池停留時間不小于4h,好氧池停留時間不小于6h,污泥清理周期180天,人工濕地水力負荷0.5~1.0m3/(m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