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噪聲職業病防治措施:
1、吸聲:如果聲波在傳播的過程中進入吸聲材料,則會在材料的細孔或縫隙孔內引起空氣振動,振動時產生的摩擦阻力和黏滯阻力,能夠促使聲能轉化成熱能,從而降低噪聲強度,該過程稱為吸聲。
2、消聲:消聲主要用于降低空氣動力噪聲,如空調通風噪聲。允許氣流通過,又可減少噪聲傳播的裝置,通常稱消聲器。優良的消聲器應具備下述性能:消聲能量大——噪聲衰減明顯;空氣動力性能好——力損失小;結構性能優——抗腐蝕性、堅固耐用、體積小。按照消聲原理可將消聲器區分為阻性消聲器、抗性消聲器、阻抗復合消聲器、小孔和多孔擴散消聲器等。
3、隔聲:隔聲指采用屏蔽物降低空氣中傳播的噪聲,是噪聲控制中常用而有效的措施。如隔聲墻壁、門窗,可阻擋室外噪聲的傳入。聲波屬彈性波,使用多層門窗屏蔽,隔聲作用更為有效。
4、阻尼與隔振:機械振動必引起噪聲,采用阻尼與隔振措施能有效降低機械噪聲。阻尼是利用強黏滯性的高分子材料,涂于金屬板上,使板材彎曲振動能量轉換成熱能而耗損。隔振則是采取一定措施防止振動的機械與其他剛性結構直接連接,如使用彈簧、膠墊等彈性物間接連接,降低振動的傳遞而減弱噪聲。隔振要求隔振系統的固有頻率遠遠低于機械振動系統的頻率,避免產生共振作用。對隔振材料的要求有耐壓、耐高溫、耐潮、耐腐蝕等。
5、人體的噪聲防護:主要是使用聽力保護器,常使用的聽力保護器有耳塞、耳罩、耳栓、頭盔等。可單獨使用,也可合并使用。不僅可以預防聽力損傷,還可以改善語言聯系。
噪音控制的內容:
①在聲源處控制。降低聲源噪音,工業、交通運輸業可以選用低噪音的生產設備和改進生產工藝,或者改變噪音源的運動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體發聲體的振動)。
②在噪聲傳播途中控制。在傳音途徑上降低噪音(在傳播過程中)控制噪音的傳播,轉化聲源已經發出的噪音傳播途徑,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多栽樹等措施,以及合理規劃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③在人耳處減弱噪聲。受音者或受音感官的噪音防護,在聲源和傳播途徑上無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聲學措施仍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時,就需要對受音者或受音感官采取防護措施,如長期職業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 、耳罩或頭盔等護耳器。